首页 > 建筑-材料员

某施工企业对建筑物的外墙进行功能分析的说法,正确的有()

考试题库资料网 建筑-材料员 2019-10-30 8:01:18

    问题:某施工企业对建筑物的外墙进行功能分析的说法,正确的有()

    A.承重外墙的基本功能是承受荷载

    B.防风防雨是外墙的过剩功能

    C.分隔空间是外墙的上位功能

    D.隔热保温是外墙的辅助功能

    E.造型美观是外墙的美学功能

    参考答案:查看最佳答案

    更多2020年最新建筑行业考试--<<某施工企业对建筑物的外墙进行功能分析的说法,正确的有()>>请关注上面的微.信.公.众.号:建题帮,手机随时随地刷题学习更方便哟!

      参考解析:本题考核功能的分类,设计多个例子,各个方面,完全选对有一定的难度,但得分难度并不大,首先B选项很容易排除掉,防风防雨肯定不是过剩的功能;然后,分隔空间和外墙的关系不大,而是内墙的基本功能,上位功能室目的性的,不能说外墙的目的就是为了分隔空间,所以C是错误的,其他几个都是对的。




      问题: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分包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()。

      A.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

      B.分包单位可以将其承包的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

      C.除指定分包外,分包工程量一般不超过承包合同总额的40%

      D.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任一分部工程发包给分包单位

      查看答案:点击查看答案


      问题:背景资料:某公路隧道是单洞双车道形式,开挖的单圆半径R =5. 6m,直立边墙高为 3m,要求采用新奥法施工,进行喷锚等形式的初期支护。现有两座位于紧靠乌江一侧的高山 隧道工程,1号隧道里程是K5 + 100?K6 +320,2号隧道里程是K6 +400?K6 +750。1号隧 道的进口处K5 +100可以进洞施工,有工作面。1号隧道的出口处和2号隧道的进口处无法 专门修建临时道路形成工作面进洞,必须从2号隧道的出口处K6 +750进洞施工,打通2号隧 道后,出了 2号隧道的进口,再从1弓隧道的出口处K6 + 320进洞施工。工程开工时间为施工 当年的5月15日。某国有公路工程公司中标,负责该工程的施工。公路工程公司规定在第二 年的3月15日实现两座隧道的上台阶全部掘进贯通,公司对整个隧道工程作了如下分工和要 求:(1)公司的第一工程处负责1号隧道的K5 +100~K5 +900,长度为800m;从隧道的进口处 进洞施T。(2)公司的第二工程处负责1号隧道的K5 +900 -K6 +320和整个2号隧道,共计 770m长。从2号隧道的出口处K6 +750开始进洞施工。(3)两个工程处施工的工程分界线 位于1号隧道的K5 +900处。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工,当规定的两座隧道上台阶全部贯通时 间到达时(即第二年3月15日),先到达分界线的工程处,可以越过分界线将另一工程处的工 程作为自己的工程进行施工,直到贯通为止,所增加隧道长度的工程量将纳人该工程处的工程 费用中。因此作为该公司的第二工程处必须抢先打通2号隧道以保证1号隧道的正常施工。 在2号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。事件一:为了抢进度和节约成本,在2号隧道施工中 未使用通风设备,在掘进250m(即K6 +500)时,施工人员感觉缺氧、头疼、呼吸困难,希望项目部提供通风设备。而项目部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尽快贯通2号隧道,并许诺给予奖励,但如果施 工人员擅自停工或怠工将采取经济处罚。事件二:当2号隧道继续施工掘进330m(即K6 + 420)接近隧道贯通时,有6名施工人员昏倒在施工现场,经抢救只有2人生还,4人死亡。项 目经理未及时向公司报告人员伤亡情况,以项目部名义与伤亡家属协商赔偿事宜。由于死者 家属不满意赔偿金额,项目部才向公司报告有4人死亡。公司主要负责人得知此事2小时后 将4人死亡的事故上报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。

      查看答案:点击查看答案


      问题: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,PE线上每处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()。

      A.4ω

      B.10ω

      C.30ω

      D.100ω

      查看答案:点击查看答案


      版权声明

  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  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      本文地址://ock123.com/Article/1498.html

      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      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位

      考试题库资料网

      ock123.com

      蜀ICP备18034711号.

      Powered By 考试题库资料网

     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     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

      感谢考试题库资料网友情技术支持